English

全球负利率大潮蔓延 中国需坚守货币政策稳健立场

2019/12/13 21:37

货币政策主要是进行总量调控,与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改革配合使用方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当以我为主,主动作为,强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关注金融市场开放可能对资本流动带来的影响,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创,危机后,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纷纷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至今日,上一轮全球货币宽松的负面效应还未消除,新一轮宽松浪潮又已来袭。近几年来,包括欧元区、日本及部分北欧国家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实施了负利率政策。回看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低迷,诸多国家纷纷降息且央行鸽派态度尽显,在负利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伴随着美联储今年以来连续多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水平,以及欧央行重启量化宽松,全球正在呈现出一股向负利率时代进发的强劲趋势。
负利率渐趋失效
各个国家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目标有所不同。目前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中,瑞典、欧元区及日本是由于本身经济体基本面有所恶化,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发展,故而实行负利率政策;瑞士和丹麦则主要是为了稳定币值,保持与欧元之间的汇率稳定。
从实际效果来看,欧央行与日本央行自2014年实施负利率以来,通胀预期及经济增速均未出现明显改善;丹麦2012年实施的较为温和的负利率政策使得其信贷总体情况有所改善,但2015年再次实施程度更深的负利率之后,信贷状况反而恶化,银行贷款利率也并未进一步降低。到2015年中,丹麦的非金融企业新增贷款利率较2014年底上升了约20个基点,家庭新增贷款利率上升了60个基点,与预期的政策效果有所偏差。
受制于货币政策传导的低效性及实施时间较短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对于负利率政策的长期效果尚不能做出定论,但可以根据各国实践情况对其影响进行观察评估与理论上的思考,进而审慎决策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向。
伴随全球央行降息空间的相继枯竭,低利率或负利率环境的持续可能将使货币政策的边际效果不断减小,并最终趋于失效。日本和欧元区负利率实践也表明,如果没有结构性改革而单纯使用负利率政策,货币政策的刺激效应将十分有限,且有可能加剧经济发展的内部不平衡,延缓经济调整进程,使得结构性问题日益严重。当前,人口老龄化、技术进步停滞、债务高企等原因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匮乏,这是基本面的根源问题所在,仅依靠货币政策的刺激推动经济发生根本性的好转恐怕并非易事。
以我为主 主动作为
全球负利率的蔓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我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3%,吸引了国际资金的增配。但在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因此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外部资产配置难度加大,且要注意其他国家政策外溢性对我国的影响和冲击。
应当认识到,货币政策稳健性是当前我们应当坚守的立场,我国是目前为止少数没有量化宽松、零利率、负利率的国家,应珍惜常规货币政策空间,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今年以来,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推出新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努力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但最终传导效果和后续推进节奏还有待观察。
货币政策主要是进行总量调控,与宏观审慎政策、结构性改革配合使用方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应当以我为主,主动作为,强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关注金融市场开放可能对资本流动带来的影响,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更好地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同时,要进一步梳理供给侧存在的制度性问题,从基础制度入手,更大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优化结构、减税降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创新营造积极的制度环境,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远目标。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    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北楼A座  邮编:100711    电话:010-65227956    传真:010-65131921    Email: office@mcchina.org.cn    京ICP备09066254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