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碳中和”目标下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及启示

2021/11/23 14:29

        2020年10月,日本首次提出低碳发展目标,即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将“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循环”作为经济增长战略的支柱,最大限度地推进绿色社会发展。同年12月,日本政府发布《2050 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为日本实现“碳中和”提出了相应的产业指导方向。在分析日本能源行业、关键制造业、民生行业以及碳循环技术产业低碳化发展路径的基础上,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提出了对中国有效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几点启示。

        一、日本首提“脱碳”时间表,预计用30年实现“碳中和”

        日本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大致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目前碳排放与GDP总量已经脱钩。总体看,日本碳排放量与GDP总量大致经历了同步变化、震荡波动和脱钩变化三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日本碳排放量与GDP总量保持同步;1996-2012年,受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破裂和福岛核事故影响,碳排放量与GDP震荡波动;2013-2019年,受日本《能源革新战略》等低碳发展政策影响,核电重启,氢能、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GDP总量与碳排放量脱钩。
  
表1  近五年来日本低碳化发展出台的主要政策

        日本碳排放已达峰,后续低碳发展重点将聚焦实现“碳中和”,并以此带动经济复苏。2020年10月,日本首相宣布,2050年日本将实现“碳中和”目标,同时将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3年减少46%。目前的相关数据显示,日本温室气体排放总量2013年已达峰值,此后连续多年下降,其中二氧化碳排放2019年已降至12.13亿吨。随着日本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人口出生率下降,预计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难以再次增长,后续低碳发展重点将聚焦实现“碳中和”目标。
 
图1  1990-2019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情况数据来源:日本环境省数据,赛迪工经所整理,2021

        日本碳排放总量位列全球第五,总量上减排压力较小,人均排放仍有改善空间。根据联合国《2020年排放差距报告》数据,日本碳排放量占全球比重约为2.8%,总排放量远低于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节能减排压力较小,但人均排放仍高于中国、欧盟国家和印度。近期,日本出台《2050年碳中和绿色增长战略》,成为了日本低碳发展的重要依据,其中提出3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和重点任务,促进产业低碳化转型,实现“零碳社会”。
 
图2   2019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占比数据来源:赛迪工经所整理,2021
 
        二、日本产业低碳化发展四大主要路径能源行业: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规模,加快能源结构转型。一是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发展。日本将海上风力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主要来源,在“绿色成长战略”中提出,到2040年海上风力发电能力将达到4500万千瓦,相当于45个核电机组。但日本海上风力发电面临设备成本和运营等问题,后续将在上述领域与欧美合作寻求技术上的突破,构建稳定的国内供应链。二是重点发展氨燃料氢能等新型燃料能源。日本大力投入氢能源行业,推进低成本氢能源供应链发展。截至2019年,日本政府氢能源相关研发投入已达3亿美元。此外,由于氨气燃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日本计划将氨作为电力能源燃料,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到2050年,日本氢、氨两种零碳燃料将占到电力结构的10%左右。三是重启核能发展。日本将提供总计6.5亿日元的补贴,重点聚焦新型快中子反应堆和小型反应堆等下一代核能技术研发,最大限度地减少放射性废弃物质排放。关键制造行业:加快汽车和蓄电池、半导体等制造行业“碳中和”步伐。工业排放在全社会总排量中占比较大,在关键制造行业实现低碳发展对实现“碳中和”目标有决定性作用。一是汽车行业将加快电动汽车和高性能电池的开发与应用,实现汽车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在车辆能效和燃油指标方面,日本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将加大对电动汽车公共采购规模,扩大充电基础设施部署。同时,还将大力推进电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和电驱动系统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与供应链构建,降低碳中性替代燃料研发成本,开发性价比更高的新型电池技术。二是在半导体行业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应用,打造绿色数据中心。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扩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应用。推动下一代云软件、云平台的开发应用,减少实体半导体芯片的使用,研发先进的低功耗半导体器件及封装技术,并进行产业化推广。民生行业:重点推动交通、建筑、资源回收等行业实现“碳中和”。一是大力推动电动飞机、氢动力飞机的商用化,实现航空业全面电气化,普及智慧交通和共享出行。重点研发航空轻量化材料,开展混合动力飞机和纯电动飞机技术的研发、示范和部署。加快氢动力飞机技术研发、示范和部署,研发先进低成本、低排放的生物喷气燃料。引导人们改变出行方式,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共享交通发展。二是利用太阳能技术、建筑新材料等技术,实现居民和商用建筑物的净零碳排放。部署建筑物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造零排放住宅和商业建筑。开发先进节能的建筑材料,加快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温控换气等新材料技术在建筑物内的应用。三是发展资源回收技术,提高对废水、废物、废气的再利用水平。日本已积累大量有关资源回收方面的经验,未来将重点发展废物发电、废热利用和生物沼气发电等技术。应通过立法和规划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普及,同时降低资源回收技术和方案实施成本。碳循环技术产业化:加快二氧化碳回收、封存、利用的碳循环技术的大规模商用,降低二氧化碳回收制品的成本。除降碳外,实现“碳中和”更要促进碳循环的碳捕捉、封存和利用等相关脱碳技术发展。日本发展碳循环技术的重要目标是降低碳回收制品价格,实现碳循环技术产业化发展,包括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回收制燃料的价格与传统喷气燃料相当,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制塑料品与现有塑料制品价格相同的目标。日本将重点发展二氧化碳封存进混凝土技术、二氧化碳氧化还原制燃料技术、二氧化碳还原制备高价值化学品技术,同时研发先进高效低成本的二氧化碳分离和回收技术,计划到2050年实现从大气中直接回收二氧化碳技术的商用普及。 

        三、几点启示

        结合中国低碳发展目标,探索产业低碳化发展新思维和新模式。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拥有完备的制造加工产业链和配套能力,属于全球碳排放量大国。中国已提出“碳中和、碳达峰”双碳目标,对中国产业发展战略协同环境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质量效益提升将面临巨大挑战,应将低碳发展战略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数字经济等战略进行深度融合,把低碳化发展作为新时期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加快碳循环、可再生能源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低碳化发展道路。顺应低碳化发展要求,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家庭消费升级。目前,中国工业领域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70%,叠加能源结构偏煤炭,因此,“十四五”时期亟需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汽车、半导体、原材料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加快推动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清洁行业发展。此外,低碳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转变居民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出行方式与实现低碳发展密不可分。低碳发展应从兼顾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出发,进一步推动资源回收、垃圾分类、建筑节能、可再生纤维等消费方式升级。出台金融财税监管等政策支持低碳发展,构建全社会有效参与的治理机制。中国“双碳”发展目标涉及经济社会和工业发展各方面,政府要在推动低碳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在战略、规划、法规、标准、激励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构建全社会有效参与低碳化发展的长效治理机制。借鉴日本绿色创新基金、碳中和投资促进税等做法,资助涉及节能减排的产业领域,同时对涉及环保降碳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给予抵免税额,提高设备折旧比例。加快制定和实施与环境监管相关的立法,规范碳交易机制。在低碳发展领域,加强与日本、欧盟等经济体的国际合作,借“双碳”发展主题,拓宽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苍岚、新浪财经)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    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北楼A座  邮编:100711    电话:010-65227956    传真:010-65131921    Email: office@mcchina.org.cn    京ICP备09066254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