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军代表:钢铁行业主动建立科学、高效、透明的跨周期调节机制
2022/3/14 14:22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能源资源要素约束趋紧,产能产量‘双控’‘双碳’等政策常态化,钢铁工业也由增量发展进入存量甚至减量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在降碳提质上狠下功夫,坚持创新驱动、产业协同、低碳绿色、内外联动、共建共享,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更加坚定了我们对经济平稳运行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侯军表示,钢铁行业是非常适合担任产业链“链长”的行业,随着各项政策红利释放,企业已经深刻体会到近期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更加有力有效、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对冲政策更加务实、结构调整政策更加聚焦。
侯军进一步表示,今年,钢铁行业将继续受产量压减、能耗“双控”、低碳发展等政策综合影响,钢产量预计持平或小幅下降,钢材出口将由升转降;原料价格理性回归对市场支撑作用将有所减弱。在经济下行与政策托底对冲的逻辑下,预计2022年钢价重心将下移,在碳减排和产量压减政策约束背景下,供给端将保持低位,需求端将呈稳中下降态势,整体呈现“供需双降”格局,需求下降幅度或大于供给收缩幅度,“供给有顶、需求有底”的运行逻辑将成为2022年的主基调。
“进入新发展阶段,钢铁行业要主动建立科学、高效、透明的跨周期调节机制,最大限度做到供需平衡。”侯军强调,中国钢铁工业当前拥有的好局面来之不易,未来必须系统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发展与减排、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对此,侯军提出4点建议:
一是系统提升钢铁行业治理能力。2021年,我国钢产量前10位企业占全国总产量比重仅为41.47%,远低于欧美、日、韩等地区与国家,我们在资源掌控能力、市场有序竞争、淘汰落后产能、技术研发创新、节能降耗减排等问题上缺乏约束力和自律能力,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工信部等三部门出台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作为12项主要任务之一。侯军建议,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统筹规划布局,优先支持大型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产业链整合、区域和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产能合作等,快速提升钢铁行业集中度,从根本上提升钢铁行业在化解过剩产能、市场有序竞争、行业平稳运行、产业布局调整、技术研发创新、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要对实施重组的主体企业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明确支持。例如,对符合产能置换政策的新建项目,研究出台在规划选址、项目用地、能源(包括煤炭消耗)指标、环保排放总量、项目审批等方面的配套支持政策,特别是打通区域资源环境指标转移通道,以便推进项目落地;对退出的钢铁企业,给予其在人员安置、债务处置、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等等。
二是统筹行业资源,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低碳冶金技术革命是一项系统创新工程,具有全行业共享的社会公益属性,耗资巨大,单一企业难以承担。侯军建议,可以由工信部、科技部牵头组织全国各大钢铁企业、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和研发人员,组成研发联合体,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国家财政每年可给予一定经费补贴,钢铁企业将富余的产能装备用作面向全行业开放的研发试验平台和基地,构建钢铁产业生态圈,尽快攻克低碳冶金工艺技术,突破“碳壁垒”。同时,通过“碳足迹”追溯,开展绿色钢铁产品认证,对绿色制造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减免相关税费。
三是着力推动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提升效率的重要抓手。尽快实施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加大政策推广和扶持力度,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谋划启动“工业大脑”建设,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的场景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一批专业化解决方案,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推动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提高;加大工业软件开发应用力度,提高对产品研发、生产管控等工业软件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推动大数据在钢铁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提高企业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决策水平。
四是着力增强资源保障供给能力。加快实施“基石计划”,扩大国内铁矿石供给,切实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充分发挥钢铁行业整体平台作用和影响力,加大钢铁行业协同力度,强化需求侧管理,抑制钢铁企业扩产冲动,制定保供稳价政策,平抑原材料成本,规范现货市场流通秩序,严厉整顿期货市场资本炒作行为,科学推进海外铁矿投资、铁矿石集中采购,探索建立以中国港口现货价格为基础的铁矿石定价体系,提高跨境结算话语权及抗风险能力。同时,完善国内废钢资源相关配套政策,在用好国际市场废钢资源的同时,规范国内废钢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进一步完善废钢加工配送体系,推进废钢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