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怀平代表:推动钢企环保设施应用站上“智”高点
2022/3/17 14:15
“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环境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不足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制约因素。”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刘怀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此,钢铁行业要加快环境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和部署‘5G+工业互联网’步伐,实现降本增效、减污降碳。”
据刘怀平介绍,钢铁行业的环境基础设施具备高能耗、高排放、重资产等特点,大量设备需要人工巡检。监测技术手段的落后,导致其对设备管理人员的经验素质要求较高,同时还需要大量的现场点检人员,以提高运行维护的效率。因此,环境基础设施对智慧运维的需求十分迫切。
刘怀平指出,“智慧环保”已成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一环,“智慧化”离不开“5G+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技术赋能。不过,他坦言,“5G+工业互联网”目前在钢铁行业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推广运用还存在较多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数字化基础薄弱。钢铁企业对“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使用价值及建设路径缺乏系统认识;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数字化基础仍有待夯实;设备差异大且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网络管控水平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数据采集和互联互通难度较大;原有相关系统采集的数据有限,存在数据采集漏点,难以满足企业的大数据分析需求。
二是数据通信存在瓶颈。钢铁企业复杂的生产环境使得有线网络部署、维护困难,需要采用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而目前通常采用的WiFi和4G等都难以满足企业“智慧环保”应用需求。未来,5G网络将凭借其大带宽、低时延、广域覆盖以及良好的移动性和稳定性成为智慧制造基础设施的最佳选择。
三是数字化终端产品匮乏。适配钢铁行业环境基础设施的工业级终端存在技术瓶颈,基于5G的工业级软件和硬件解决方案非常缺乏,工业5G通信模组的研发有待加强,模组与工业硬件产品的集成方案有待研究。这些都是影响“5G+工业互联网”在钢铁行业推广的原因。
为此,刘怀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数字化基础能力建设。针对钢铁企业环境基础设施复杂等问题,部署可靠、抗干扰的5G网络及基站设备;针对钢铁企业环境数据不互通、信息“孤岛”的痛点问题,构建统一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集中管控;通过高水平实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使环境基础设施的人、机、网、场实现互联互通,提高环保设施的运行效率,提升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和环境管控数字化能力。
第二,加强环保数字化产品开发。针对钢铁企业环保设施进行场景化开发,从产业链跨领域协作、标准化与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环保设施定制化的工业5G芯片、模组、边缘计算智能终端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开发适应钢铁企业环境的智能感知的终端设备,突破环保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瓶颈。
第三,加快示范工程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打造“5G+工业互联网”钢铁行业的示范标杆,形成5G与工业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帮助钢铁企业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生命周期管控升级发展,打造数字化环保基础设施和智能化平台管控体系,帮助钢铁行业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提高治污效率的目标,最终在行业内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信息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