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蓄水池”还是“挺价堡”? 港口铁矿石库存亟待回归本位

2023/12/8 14:19

来源: 中国冶金报社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樊三彩 报道
 
        连日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13天4次出手“打铁”,叠加近期铁矿石港口库存开始累库、第4季度末矿山企业发运冲量显现等因素,铁矿石价格上涨态势得到一定程度遏制。与此同时,一些受到监管部门“面见”的相关方也引起广泛关注。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24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会同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组织主要港口企业召开会议,了解港口铁矿石库存、堆存装卸收费等有关情况,研究加强港口铁矿石监管。

        据市场机构最新统计,12月5日,中国47港铁矿石库存总量达12272.94万吨,环比增加320万吨。按2023年10月份我国生铁日产223.19万吨计算,1.2亿吨铁矿石足够我国钢厂生产约34天,超过钢厂铁矿石平均库存周期。如此高的港口铁矿石库存本可以很好发挥“蓄水池”的作用,但《中国冶金报》记者在撰写上篇观察报道还需自身硬》(见2023年11月23日《中国冶金报》)时发现,这超亿吨的庞大库存非但没有发挥平抑价格的作用,反而极易成为推波涨价的藉口。那么,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如何使其真正发挥“蓄水池”作用?《中国冶金报》记者近日与多方业内人士沟通交流,试图揭开超亿吨港口铁矿石库存的神秘面纱。

        历史与现实共振,超亿吨港口铁矿石库存“非一日之功”

        目前,铁矿石港口库存货主大体包含钢铁企业、贸易商、矿山三类。铁矿石港口库存从21世纪初的几千万吨一度跃升至2018年、2022年的超1.6亿吨,再到目前的常态超亿吨水平,业内人士认为,其中受到一些关键因素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考虑,一是钢铁产量增加,拉高铁矿石对外依存度。1996年,中国粗钢年产量突破1亿吨(1.0124亿吨),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彼时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不到10%。此后,中国钢铁产量步入快速增长通道,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日渐增长。2003年,中国钢铁开始进行长协谈判,这个阶段的港口库存以临时堆存的长协矿为主,较少对市场价格形成扰动。但由于需求量的增加,港口库存也在波动上升。二是长协年度谈判失败,贸易模式发生转变。2010年是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铁矿石长协谈判机制崩溃,转而采用季度定价、指数定价模式,现货贸易的规模、比例逐渐攀升,有了更多市场主体参与铁矿石贸易,港口多出很多贸易商的现货库存,进而拉高了港口的铁矿石库存量。据市场机构统计的全国45个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数据(11月24日),贸易矿量(指货主为贸易商的铁矿石物理库存总量)占比已达1/2。从现实的角度看,港口之间竞争激烈,迫切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催生更多混矿。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港口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局部地区港口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同时,叠加此前疫情封控等因素影响,改善经营局面的需求尤为迫切。近年来,中国港口与国际矿山企业开展铁矿石混矿业务加速发展。据统计,目前中国港口混配矿能力超过1.6亿吨。这些混配矿也成为港口铁矿石库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来看,受历史和现实双重作用,港口库存日益“膨胀”,其中增量主要来源于进口矿。而伴随着模式更替、主体多元而来的,还有其中不可捉摸的“暗箱”。
 
        变“国际贸易”为“国内贸易”,港口混矿成为挺价“桥头堡”

        近年来,在铁矿石发生异常波动时,港口企业也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约谈对象。据业内人士对比分析,2022年2月23日、2023年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两次约谈港口企业,其约谈的重点内容有所不同,2022年的重点意在引导贸易商释放库存(库存约1.6亿吨),而今年则剑指港口企业的自律与监管问题(库存约1.1亿吨)。虽然亿吨级的港口铁矿石库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蓄水池作用,但囿于参与各方利益诉求的不同,导致该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无法在一轮又一轮铁矿石价格波动中发挥调节作用。2022年1月份,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鼓励企业开展港口混矿业务,增加港口库存”,目的是“发挥港口库存对资源保障的缓冲作用”。但是,显然,这种缓冲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不论库存高位还是低位,价格上涨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如何理解?在与《中国冶金报》记者交流过程中,专家们都不免用一句“很复杂”来形容当前的港口铁矿石库存情况。“复杂”主要源于参与主体多元导致的难以统计的黑箱问题。举例而言,某贸易商是诸多南非矿的代理,铁矿石在落地前已经售卖,其放置在港口的铁矿石属于贸易商还是钢厂?钢厂既有长协矿,也会相机购买现货矿,这部分港口库存如何统计?等等。因为含混不清,所以为伺机操作留下了空间。同时,海外矿山主导的港口混矿也备受质疑。一位从事铁矿石贸易的业内人士认为,有时候,供应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刻意制造稀缺。尤其是海外矿山主导的港口混矿,变“国际贸易”为“国内贸易”,虽然确实靠近了市场,但也为操控流动性,制造稀缺带来了便利。众所周知,钢厂高炉大型化进一步催生了对高品位铁矿石的强烈需求。港口混矿本意在于靠近市场、增加库存,成为资源保障的缓冲区,然而,被四大矿山控制了港口混矿能力却显然违背了这份政策的“初衷”。一位在钢企长期从事铁矿石研究的专家表示,港口混矿的初衷是将到港的货物都当作增加的资源,以防出现战争或制裁等情况时,保障铁矿石供应。但就目前而言,港口混矿仅仅能让矿山企业价值最大化,因为混矿产品带来的利润要高于单独售卖,但却对钢厂降本没有帮助,反而增加了环保压力。一位从事铁矿石贸易的人士表示,港口混矿相当于四大矿山将原本“远在天边”的矿山通过“乾坤大挪移”放到了中国的港口,使得其在中国市场的主动权进一步增强。一方面,海外矿将不会存在落地问题,也减小了海运等风险,能够更好地把控供应节奏,“从容不迫”地影响现货市场上某些特定品种的流通性,市场竞争力、垄断性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港口混矿机构更方便成为情报机构,能够轻而易举“透视”中国港口的储量、疏港量等信息,为其国内的现货贸易公司挺价提供渠道。那么,参与混矿协议的港口企业,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港口公司为开拓混矿业务,在与国外矿山签署的协议中给予相关企业堆存期延长,甚至无限期免堆存费的优惠。这意味着,原先争取“在到港之前卖出去”的约束将不复存在,解决了海外矿山在港口堆存的后顾之忧。业内专家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我国各港口主动吸纳铁矿石的动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港口有大量的空置土地,而铁矿石本身储存门槛低;二是铁矿石是大宗商品中数量规模较大的品种,港口通过赚取卸港费、安保费、超期卸港费等,一般在每吨40元~60元,可为其创造可观收益。综上可以看出,港口库存是把“双刃剑”,舞得好,便是“蓄水池”;舞得不好,便会沦为挺价的“桥头堡”。
 
        回归本位,港口库存“蓄水池”亟待建强垒实

        常年超亿吨的港口铁矿石库存怎么才能充分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呢?首先,钢铁产业链上的任何一环均不可有失,相关部门应推动港口企业尽显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11月17日举行的旧金山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总书记又提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家发展改革委此轮“打铁”的一个重要的意义,便在于再次将钢铁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港口”引到了公众面前,也启示我们,维护钢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需要各方共谋,方能共赢。而达成这一合作,需要政府之手在其中发挥有力作用。近年来,港口能力的结构性过剩已经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省级层面的整合已经启动,希望政府监管部门切实将港口企业纳入钢铁产业链统筹布局、整体规划,推动港口资源配置最优化。其次,让港口混矿回归本位,细化建设要求与管理规则。港口混矿作为《意见》中鼓励的方向,初衷是通过增加港口库存,发挥其“蓄水池”的作用,同时为钢铁生产提供原料便利,但参与的主体十分关键、对港口混矿运行监管也十分关键。不少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意见》进一步细化,明确可操作性的要求,确保港口混矿发挥应有的作用,如规范港口及贸易商管理的相关办法,研究大幅缩短贸易企业铁矿石免费堆存期、提高港口囤积成本,防范过度囤积;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逐步引导国内矿山企业等加入到“港口混矿”的合作模式中,扭转现有以四大矿主导的贸易模式。最后,“手中有矿”方能“心里不慌”,“基石计划”需要加速落地。《意见》中提出的“建立铁矿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制度”,其实与“基石计划”一脉相承,均旨在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基石计划”提出用2个~3个“五年计划”时间,切实改变我国铁资源来源构成,从根本上解决钢铁产业链资源短板问题。当前,要力争实现第一个目标:到2025年,实现国内矿产量、废钢消耗量和海外权益矿分别达到3.7亿吨、3亿吨和2.2亿吨。据统计,“基石计划”实施后国内重点铁矿项目中已开工10多项,新增铁精矿产能约5000万吨。我们期待通过两类实施主体和两级推进主体联动机制,将这一计划深入扎实推进,切实构建起与钢铁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原料供给体系,提高资源保障能力,赢得市场主动权。产业链供应链上任何一个关键环节的短板,都可能经过产业链的放大效应成为整体的短板,影响深远。为此,监管部门、矿山企业、钢铁企业、港口企业、贸易企业、下游用钢企业、行业协会等产业链各方,急需从资源安全保障的高度携手发力,在资源勘探开发、港口库存监管、海运能力建设、定价机制完善、财税政策支持等方面积极作为,构筑合作共赢的矿产供应链可持续生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    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北楼A座  邮编:100711    电话:010-65227956    传真:010-65131921    Email: office@mcchina.org.cn    京ICP备09066254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