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速,钢铁行业有哪些破题思路?

2024/1/10 14:45

来源:中国冶金报
 
        编者按

        2022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目的是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核心解决生产商、流通端、分配端不平等、不畅通、不充足问题。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基础,也是构筑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202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释放内需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2023年12月26日,国新办举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4部门集体发声部署统一大市场建设。一系列动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再次按下“快进键”。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钢铁行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本期特围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速下钢铁行业的破题思路”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钢贸商呼吁破除地方和行业保护主义

        本报记者 包斯文

        日前,《中国冶金报》记者针对建立全国统一钢铁大市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难点、堵点,采访了一些钢贸公司经营者。
 
        全国统一钢铁大市场最大“堵点”:保护主义
 
        《意见》发布已过去一年多了,在钢铁贸易领域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进展缓慢,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是保护主义。它已成为建设全国统一钢铁大市场的“堵点”。

        “保护主义在钢材市场一直都存在,在钢材市场低迷时尤甚。”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采访时指出,“贸易商在经营过程中,一直受到保护主义的困扰。一种是地方保护主义,表现在地方政府投资或主导的项目要用当地产的钢材;另外一种是行业保护主义,尤其是央企和大型地方国企,其投资或主导投资的项目,指定本系统的材料供应商供货。这就将其它系统的供应商排斥在外,为建立全国统一的钢铁大市场设置人为的障碍。”

        市场调研情况显示:钢铁贸易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表现形式各有不同,有的由当地钢厂直接和当地政府项目主管部门沟通确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使用当地钢厂材料,有的则在招标文件中隐含排斥外地钢材条款。这种情况在钢材市场低迷时更加明显,地方政府为了保地方经济,不惜违背市场规律,出台地方保护主义措施。行业保护主义中,集团高层往往出于做大本系统营收考虑,不顾本系统的物资采购部门是否具备供货能力,而强行明确本系统项目一律由本系统物资采购部门供货。这样往往会导致供货不及时,质检出差错。有的物资部门干脆把采购再转包给有资质、有经验的第三方,让他们负责供货,徒增采购成本。

        任庆平认为,保护主义会导致价格扭曲或虚高、损害业主利益,或者被压低、损害钢厂利益。不少钢贸商认为,保护主义的存在,不仅为建立全国统一钢铁大市场设置了障碍,而且严重干扰钢材的正常交易秩序,加剧不正当竞争,最终损害钢厂、钢贸商和终端消费者的利益。

        钢贸商呼吁,要建立全国统一的钢铁大市场,必须尽快地、彻底地清除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建设全国统一钢铁大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发挥立法和行政的力量,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和长短结合,有效形成一整套相关体制机制、法律以及配套制度,普及基于规则、尊重市场的社会意识。只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各司其职,遵守统一的规则与法律,才能真正建立和实现全国统一钢铁大市场。

        《意见》一经公布,众多钢贸商就企盼早日建立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的钢铁大市场,从而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促使钢铁市场更加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统一大市场好处多多:利于降低三大成本,激发交易活跃度
 
        “建立全国统一钢铁大市场,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物流成本、财务成本。”钢贸商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具体来看,交易成本涉及区域市场准入度、客户供应商密集度、期货市场活跃度、市场寻源便利度等多种因素。钢材市场越流畅、越繁荣,交易成本就越低。

        物流成本包括从生产至消费之间的物流设施及人力成本等相关费用,物流设施的联通、顺畅决定了物流成本的高低。《意见》将“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作为推动物流成本降低的核心举措,从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发展多式联运和第三方物流等新型物流业态、加快数字化建设等多个层面,全方位促进全社会物流降本增效。

        财务成本涉及市场中的资金成本、信用成本、供应链管理所影响的库存成本等。《意见》在加快发展统一资本市场的举措中,提出“发展供应链金融,提供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这将有利于降低钢材流通中的财务成本。

        有从事废钢贸易的经营者介绍说:“废钢交易中,不同地区的税收政策存在差异,如废钢回收环节,虽然废钢新财税政策落地,但与统一市场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各地对商品交易环节印花税的征收也有不同,不同性质企业的征收标准存在差异,一般要求是按采销额的万分之三进行征收,然而大宗商品通常单价高,贸易环节利润低,贸易企业税务成本较高。如果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将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资源流通,激发交易活跃度。”

        也正因此,钢贸企业对建立全国统一钢铁大市场寄予很大期望。他们表示,希望做好点对点的上下游物流配送和资源配置,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通过期现融合服务相关用钢企业管控成本,体现钢贸行业对流通环节的服务价值,为钢铁上下游企业做好高质量的资源配置和配送服务,为建设全国统一钢铁大市场做贡献。

        任庆平则认为,现在经过市场洗礼而存活的钢贸商,一般都对钢材产品的采购管理、质量检验、物流及资金运作有着非常成熟的程序和专业经验,是市场经济分工合作的结果。“希望地方政府、钢厂及央企国企,从统一大市场的高度正确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创造钢铁市场良性公平竞争的环境,将‘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作为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核心目标,出台‘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等一系列举措;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打破部分市场对区域钢材品牌的保护;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政策,有效避免国企与民企钢材产品的政策差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的钢铁大市场。”他说。
 
        构建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 加快数字化转型

        方大春 裴梦迪
 
        数据要素作为驱动经济运行的新型生产要素,能够赋能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乘数效应,实现价值增值。

        钢铁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代表,迫切需要构建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加快数字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推进钢铁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领悟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的精髓要义
 
        当前,发挥钢铁行业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工业数据共享,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推进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是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系的理论支撑。数据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能够渗透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优化要素配置组合,降低钢铁等传统产业对一般要素的依赖。把握数据要素特性及其价值规律,完善新型数据生产关系,探索数据要素一体化带来的协同、融合和赋能效应,是丰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系的理论支撑。

        推进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边际减弱,因而构建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在更大空间内自由流通,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以全要素数字化高效赋能钢铁产业等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推进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选择。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趋势。钢铁等传统行业转型必须依赖数据要素,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能够发挥集聚优势,促进产业链提质增效。
 
        钢铁业数字化转型需释放数据潜力
 
        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是实现数据充分流通和有效供给的关键。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处于加快培育阶段,缺乏对基础制度、技术规范、治理体系的统筹制订。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数据使用权益不清晰、分类标准不统一、大企业垄断、数据泄露风险等问题,限制数据潜力释放,制约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着力推进数据资产标准统一、数据平台技术统一、数据治理体系统一。

        数据资产标准要统一。数据资产标准化是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的基础。钢铁行业产生大量数据和复杂应用场景,但当前数据资产分类、资产定价、资产管理等制度尚在探索阶段,缺乏行业统一标准,限制数据要素的横向和纵向流通,难以进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数据平台技术要统一。数据资产可共享是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的关键。钢铁行业产业链条层级多,生产过程全流程“黑箱”,跨区域、跨部门存在数据分割和“孤岛”,导致上下游业务协同程度低、风险管控难,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整合利用和共治共享。需要搭建统一的、可共享的数据平台,实现业务、技术、资源的统一数据化,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治理体系要统一。数据资产管理是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的保障。钢铁行业生产涉及炼铁、炼钢、轧钢等多重加工工艺,数据资源管理难度大,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要素流动需求和分部门监管的分割体制难以适应,导致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缺乏统筹协调。如何兼顾发展与安全、平衡效率与风险、协调数据保护与开放,需要多层级、多领域、多部门协同配合。
 
        钢铁业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要推动“四个转变”
 
        构建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久久为功。钢铁行业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交易不畅通、数据治理不协同。为此,要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推动数据要素化、要素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服务产业化“四个转变”,实现钢铁行业数据可溯源、可共享、可信任。

        一要推动数据要素化。数据要素化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前提。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具有流程复杂性、场景多样性特征,要坚持全局谋划、统筹布局、整体推进,统一整合企业内外部各类业务系统数据,做到“应存尽存、能收则收、层级化管理”,形成立体的数字化钢铁生态圈。探索建立适用钢铁行业的数据分析系统,统一数据编码、规范数据标准,打破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割据”,构建多地区、多领域、多层级协同联动的数据采集、加工、整合机制,创建高质量共享数据池,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二要推动要素资产化。要素资产化是数据可交易流通的基础。将不同业务属性、不同频率的数据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建模,才能形成要素资产,真正实现数据有效利用。要完善钢铁行业数据资源规范,形成数据资产地图,构建横向联结市场主体、纵向贯穿企业部门的数据资产交易标准体系,打通数据资产交易壁垒。制订企业级数据资产标准规范,明确企业数据确权授权、评估定价、流通交易和收益分配机制,将钢铁企业海量数据资源转化为具有价值和可交易的数据资产。

        三要推动资产服务化。数据资产与业务场景融合才能释放要素价值。探索将钢铁行业数据资产融入现有资产管理体系,并具象化为数据服务,赋能智慧化生产和安全监管。建设工业大数据中心,贯通钢铁行业生产、经营、供应链协同等业务场景,促进产供销深度融合、高效协同,推动实现工艺优化、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引导多层次交易市场协同联动,构建国家级、区域级和行业级数据交易场所互联互通的市场交易平台,加强数据融通共享,推动工业大数据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四要推动服务产业化。数据服务产业化拓展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空间。未来,钢铁行业数字化领域将出现大量专门从事工业数据整理分析、确权登记、交易监管等业务的第三方数据服务产业。要支持培育一批贴近钢铁行业业务需求的产业化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数据产品的标准化和资产化提供市场化专业服务,健全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产业链。构建钢铁行业数字化人才序列,完善数字人才引进、培养和流动机制,打造钢铁行业“数字工匠”,为数据服务产业化奠定人才基础。
 
        (方大春系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裴梦迪系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博士生)
 
        拆“篱笆”换“土壤”合力构建钢铁行业统一大市场

        贺宗春
 
        钢铁行业当前正面临供需错配、效益下滑、节能降碳等多重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秉承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发挥政府与市场两种力量,把握国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机遇,着力从体系完善、要素配置、市场竞争等多层维度寻求破解之道。

        钢铁行业稳定运行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息息相关,必须深入挖掘市场遏制行业发展的“篱笆”所在,拆“篱笆”换“土壤”,合力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构建统一大市场 难点在于仍有诸多“篱笆”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近期发布的《政府—市场职能归位与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专题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存在的壁垒主要有8种,包括:进入退出有壁垒、主体地位有层级、规则标准有差异、市场秩序有紊乱、基础设施有短板、公共配套有区别、监管体系有错位、激励协调有漏洞等。这些壁垒在钢铁行业也多有显现,重点体现为4个“篱笆”。

        一是跨区市场进入有“篱笆”。尽管国家出台了诸多法律法规遏制地方保护主义,但钢铁企业在市场进入方面依然存在一些显性或隐性壁垒。如工程建设施工招投标,从制度上不得要求或标明某一特定的原产地或供应者,但不少招标工程仍会发布类似钢材品牌澄清要求的说明,指定区域内的钢材厂家或品牌,这无形中影响了钢铁企业参与区域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实质上还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

        二是规则标准互认有“篱笆”。经过多年的努力,钢铁行业已经建立了系统完整的标准体系,但总体上还缺乏互认性,特别是底层要素标准互认程度低、国内与国际互认程度低。以数据要素互认为例,当下不少钢铁企业上线了电商平台、供应链平台,但系统间打通存在较大难点,核心难点之一是数据代码差异度较大、互通互认难度较大。钢材畅通国内与国际市场,更需要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互认。提升规则标准的互认性,已经成为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之一。

        三是市场秩序规范有“篱笆”。钢材作为工业产品原材料,多以加工形态体现在最终产品之中,质量追溯相对较难,假冒伪劣现象或多或少存在。如之前重拳打击的“地条钢”;低品牌号替换为高品牌号;板材加工过程中的品牌换卷;在一些特钢不锈钢用钢终端领域,不法分子利用质检与信息不对称,质量与品牌纠纷较多,市场秩序规范缺乏有效的必要保障。

        四是基础设施共享有“篱笆”。在钢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钢铁行业的共享短板尤为突出,涉及钢铁行业产能、产品、技术、数据等内容的全国性资源交易平台为数稀少,产业链、供应链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市场交易涉及一级批发、二级批发、三级零售、批发商,流通链条长、效率低。在硬件设施方面,钢铁产业物流园“遍地开花”“无序发展”,但要素齐备的大型枢纽型平台比较缺乏;在软件设施方面,囊括原材料、钢材等价格、物流、仓储等信息的全国性交易平台仍未有突破。钢铁行业在基础设施共享方面存在的“篱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信息对称、价格适配、供需匹配、利润调节的难度,钢铁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市场预期与现实混乱博弈,“小作文”“小纸条”经常对市场运行产生突发影响,对钢铁行业稳定运行形成了巨大干扰。
 
        构建统一大市场 核心办法是拆“篱笆”换“土壤”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抓手,正在加大体系构建与监督力度向前推进。2023年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举措,着重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坚决打破思维定式,防止本位主义。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仅是政府单方面的事,同样离不开行业和企业的主动作为,要盯准“篱笆”,优化“土壤”,合力推动建立统一、畅通、有序、公平、规范的体系。

        破解区域市场难进入“篱笆”,关键在于主动推动联合重组。面对钢铁行业严峻复杂的形势,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已经成为钢铁行业重点工作任务之一。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减少同质化竞争、提高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也有利于打破区域垄断,破除阻碍重组的体制机制障碍。从过往案例看,国内钢铁行业联合重组多见于行业高盈利阶段、同体制之间,而国外钢铁行业联合重组多见于行业低迷期。在这方面,需要提升战略思维,逆周期推动,大力推动联合重组不动摇。

        破解规则标准难互认“篱笆”,关键在于推动构建产业互联网生态圈。数字化时代,规则标准的建立,一方面需要立足国内与国际双循环,架构顶层设计,提升规则标准的技术水平、市场水平与应用水平;另一方面要把握数字化转型大趋势,打好数据资源这个底层基础,在采产供销储等全产业链实现产业层面的互联,以数字化倒逼规则标准互认,以数字化打通产业“堵点”“断点”,以产业互联网顺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反哺”行业生态圈构建。

        破解市场秩序难规范“篱笆”,关键在于构建行业风险防范体系。针对市场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不法行为,《意见》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提出着力强化反垄断,查处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做出了具体的制度性安排。在行业层面,应从客户风险、材料使用等多方面入手,助力政府和客户规范市场秩序。比如,构建行业黑名单制度,虽然部分行业协会发布行业黑名单,但缺乏系统的信息收集、处理等手段,时效性不强。再如,为提升客户对材料的认知,钢铁研究总院推出“钢研·新材道”等平台,可为行业提供钢铁材料的标准、牌号数据查询和智能匹配等服务,可有效避免技术与信息的不对称。

        破解基础设施难共享“篱笆”,关键在于统筹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建立。钢铁长期受资源端、产能端、需求端等多方面因素困扰,应围绕行业硬件与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体系性筹划,合力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比如,钢铁行业EPD(环境产品申明)平台、北京铁矿石交易中心就是成功案例的代表。涉及钢铁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还有数据、价格、物流等多个要素,可由对应行业协会或企业牵头,按照市场化原则共同发起设立,形成企业共同体,为行业发展资源共享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重要性行业,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责任重大,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标本兼治、长短结合,体现担当,主动作为,用创新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为破解当下发展困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钢铁方案”。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冶金行业分会    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北楼A座  邮编:100711    电话:010-65227956    传真:010-65131921    Email: office@mcchina.org.cn    京ICP备09066254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