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冶金传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共25处提到‘高质量发展’,另外一个热词是‘新质生产力’。产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需要新的要素、动能来推动。世界共经历了4次工业革命,无一不是靠创新技术推动的。特别是蒸汽机的应用彻底改变了社会生产方式。我们目前可能就是在寻找一台当代的‘蒸汽机’,以推动产业发展骤变。”在3月15日举办的走进沙钢集团暨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范铁军在做《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趋势洞察》主题报告时,阐述了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在他看来,数字化就可以被视为当前我们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蒸汽机”。
打造新质生产力需要让数字与实体相结合
范铁军表示,我国钢铁行业规模宏大,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就目前而言,钢铁行业的发展优势一方面可以整理为“5个方面的10个最”,即中国钢铁拥有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最快、最及时的客户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总结为“四个引领”,即规模引领、装备引领、绿色引领和科技引领。就科技而言,行业为智能制造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而这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众多机遇。
范铁军表示,稳增长、稳预期是当前首要任务。一是稳定投资预期,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二是稳定调控预期,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促进相结合;三是稳定市场预期,坚持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是利好。同时,钢铁行业对宏观调控的态度各有不同,但我认为‘宏观调控+市场’双重推动更为有效。纯粹靠市场来优胜劣汰,产业会迈入优化阶段,但过程也可能会更惨烈。”他说。
在范铁军看来,近几年的政策导向有4个相对突出的特点:其一,环保逐步成为强约束;其二,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其三,节能降碳成为新的竞争点;其四,数智化转型成为下一步重点。目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推动智能制造业发展。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双碳”目标下,智能制造正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
“未来钢铁产能产量不能增加。同时,受相关政策影响,产业布局很难再有大调整。如何在这种背景下让存量协同数字化发挥更大作用?学习研究《政府工作报告》,我认为,打造新质生产力就需要让数字技术与实体相结合,进而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整体提升。”他说。
下游钢材需求预计呈现三大趋势
范铁军介绍,2023年,我国钢材消费量为8.9亿吨,同比下降3.3%。在宏观经济发展向好、宏观政策调控持续发力显效的背景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家电、造船等行业运行态势良好,支撑我国钢材消费保持高位,但房地产行业持续深度下行,导致钢材消费总体下降。同时,他预计,到2025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8.7亿吨,较2023年下降2.2%;到2030年我国钢材需求量约为8.4亿吨,较2025年下降3.4%。
范铁军表示,下游钢材需求预计呈现三大趋势:房地产需求下滑、新能源需求明显增长、传统需求升级。“房地产行业的下行趋势不仅仅影响我们的总量,而且影响行业整体的产品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结合在一起就仿佛一座金字塔,越往上爬技术含量越高、门槛越高,同样市场也越小。未来中高端钢铁产品可能也会面临新一轮的过剩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他补充道,“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新的钢材需求在明显增长,包括新能源汽车、风光电、新能源用钢等。但这些需求量目前还弥补不了房地产的钢材需求空缺。因此,在下游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钢铁企业的产品结构也要随之变化。”
在此背景下,范铁军认为,产业未来将呈现企业格局、流程格局、能源格局、原料格局4个方面的“三分天下”。“企业格局的‘三分天下’分别为时代造就的领航型企业,如中国宝武、鞍钢集团等;产业造就的专业型企业,如青山控股、新兴铸管等;周期造就的同质型企业。这3类企业承担着不同的职责。领航型企业建生态圈,专业型企业围产业链,同质化企业拼成本线。值得注意的是,这3条路线都绕不开‘数字化’。离开了‘数字化’,无论哪条路都发展不下去。”他强调道。
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将显露4个发展趋势
当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推动智能制造业加快发展。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双碳”目标下,智能制造正成为我国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
“我愿意把数字化系列技术称为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蒸汽机’。因为数字化系列技术推动了我们生产生活各个应用场景的升级。”范铁军介绍,当前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呈现3个特征:一是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升,二是数字化应用场景持续增多,三是龙头骨干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钢铁工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例如,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行业标准和应用场景建设滞后;智能制造基础有待夯实,广度与深度有待拓展;核心知识产权掌控不足;等等。”他继续讲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会经历3步,去产能、控产量、提高集中度,未来兼并重组、绿色低碳转型、资源利用等,都会对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提出进一步要求。”
因此,范铁军认为,钢铁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将显露4个趋势:
一是行业兼并重组加快,数字化支撑多基地管控。“大部分钢铁企业都拥有多个基地。在行业发展关键时期,需要综合各个基地的优势,发挥协同能效,深度挖掘结构性潜力。”他说。
二是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加码碳管理、减污降碳、节能减排。“我个人理解的碳达峰是一个碳配额分配的过程,要求企业清楚掌握、管理好自身的碳排放数据。‘双碳’目标下,钢铁企业亟须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全面的碳管理。”他解释道。
三是数字化支撑资源集约利用。他表示,随着生产设备以旧换新持续推进,未来还会产生大量废钢资源。数字化手段可以推进国内废钢铁资源的回收、加工、配送及流通体系的完善, 理顺上下游关系,提高回收效率和效益。
四是数字化向“共生型”发展。“新发展阶段要求钢铁企业的数字化创新从传统的‘交钥匙工程’向‘共生型’转变。跨行业、跨专业、跨产业、跨地区的协同创新更有利于产业耦合发展,达到共享共赢的效果,这是一种发展趋势。”他最后说。来源:中国冶金报社